《周亚夫军细柳》教学感悟
文言文是初中语文学习的重要一环,也是学生掌握起来比较困难的内容。首先,文言文离学生生活时代甚远,字词生疏难懂,学生对此没有什么兴趣。其次,文言文中词量大,用词灵活,这对于没有文言基础的初中生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因此,如何在高效课堂中挖掘文言文教学的有利因素,提高文言文教学效率呢?以《周亚夫军细柳》为例,观摩了名师的视频课堂后,进行教学实践,我深有感触。
我最直接的感受便是文言教学不是仅仅拘泥于先翻译后进行内容的讲授,二者本是统一的,可以同时进行,双管齐下,这也得益于优秀的教学设计环节。肖培东老师简单介绍了该文选自《史记》以及评价“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评价外,便直入文本,让学生在自读课文的过程中找到难写的字、难翻译的字,在启发引导中自己尝试翻译个别字,不仅是学生对课文的初步理解,由点到面,更是对学生思维的一种拔高。
其次,课文的讲授不仅紧贴文本,而且能够巧妙借助阅读提示以及课后题,自成一体。比如让学生们复述课文,在初读的基础上理解课文,不仅符合学生锻炼学生的思维逻辑和语言表达能力,而且符合学生层层深入的认知规律。通过复述,从而提问,提问学生周将军的“真”在哪里?不仅是对课文翻译的又一次深化,又是对课文的一次思考,启发学生积极的回答问题,总结概括后,由此及彼,引出学生的写作手法。教师接着提问文中很多地方体现了周亚夫的“真”,那么司马迁运用了哪些方法来写将军的“真”呢?在分析课文的基础上总结出对比、正面、侧面描写,一环扣一环,过渡自然,不断引导思考,深入浅出。
最后,课文的讲授还需要有质量的创造性提问,肖培东老师创意提问,汉武帝走后,周亚夫又会不由得说什么呢?(学生回答“嗟乎,此真天子也。”)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汉武帝的“真”?再一次深化了对课文的理解,这样的课堂,同学们不仅真正在思考后学到了知识,并且记忆犹新。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继续观摩名师课堂,从中汲取精华,积累教学经验,改进自己的课堂,师生共同进、提高。